?農歷五月初五,俗稱“端午節”,端是“開端”、“初”的意思,初五可以稱為“端五”。農歷以地支紀月,正月建寅,二月為卯,順次至五月為午,因此稱五月為午月,“五”與“午”通,“五”又為陽數,故“端午”又名“端五”、“重五”、“端陽”、“中天”、“重午”、“午日”,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“五月節”、“艾節”、“夏節”。
端午節到了,關于端午節的傳說和起源,普遍認為是伍子胥投錢塘江、曹娥救父投曹娥江、屈原投汨羅水的日子。因此端午節是個悲壯的日子,是后人祭祀先人的日子,它和清明節一樣,都不互??鞓?,只能互送“安康”。

每年端午季,“粽”有千般風情,也還需舉杯相聚。中國的傳統民俗中,很多節令都給出了讓人飲酒的理由。在端午即將來臨之際,我們的餐桌上有兩樣不可缺少的東西,那就是粽子和酒。寒往暑來的端午節,是一年四季陰陽交替的分界線,人們用飲酒歡聚來驅邪祈福、飲食強體,酒在此時便不遑多讓。
傳說屈原投江之后,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,紛紛把粽子、咸蛋拋入江中。一位老者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,說是可以藥暈魚龍,保護屈原。
一會兒,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。于是,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,抽其筋、剝其皮,之后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,再用雄黃酒抹七竅,認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。

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。至今,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。根據文獻記載以及歷代相傳下來的端午習俗,五月被視為“毒月”、“惡月”,要在這一天飲雄黃英酒、菖蒲酒、朱砂酒等,以禳毒除病。
但是,雄黃屬礦物,俗稱“雞冠石”,含有三硫化砷成分,一般飲用的雄黃酒,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。不過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,喝雄黃酒對人體是有害的,即使小劑量服用,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。所以,一般不建議直接飲用雄黃酒。另外,把雄黃酒涂在孩子的頭上、身上,也不可取。
